到2012年,全市接待国内游客要突破3000万人次,绍兴旅游总收入要超过300亿元——昨天召开的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定下系列新目标。尤其让人耳目一新的是,“全城旅游”、“机构变脸”、“集团组建”等系列新目标和举措的提出,种种迹象表明,绍兴旅游正开始新一轮发力。
在多数人印象中,绍兴文化底蕴深厚,知名度较高,知名景点也不少,称得上旅游大市。事实上,放在浙江乃至长三角坐标系中丈量,绍兴旅游实不能称“强”。如全市旅游总收入占GDP比重数值,去年与温州并列全省倒数第一。“对于有悠久历史文化、丰富旅游资源的绍兴来说,这是十分不应该的。”市委书记张金如说。
绍兴旅游为什么上不去?换换思路天地宽
媒体热议许久的“全城旅游”,昨天正式定调。会议提出要把整个绍兴中心城市作为一个旅游综合体来建设,做足“水乡风情”、“文化名城”、“江南古城”文章。
种种关于“全城游”的设想,虽然仍未得到实践的成功验证,但长期以来,绍兴旅游多“星星”缺“月亮”的短腿,迫切需要转换思路加以弥补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借“全城游”打响城市整体品牌,不能不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,堪称绍兴旅游史上的里程碑。
这种思路的转换,也体现在“全市游”设想中。“要多搞县(市、区)联合游线,把绍兴一日游变成两日游、三日游。”市委副书记、市长钱建民说,绍兴旅游要做大做强,不仅需要景点、景区合力,还需要城市和区域间的合力。
基于这种思路,在叫出“全城化旅游”的同时,绍兴提出“整体性规划”、“一体化管理”、“品牌化营销”等新思路。有关人士介绍,多部门和专家参与的《绍兴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》和全城游规划,目前正抓紧编制完善,除要求与其他专项规划衔接外,更注重突出特色与个性。
“从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看,大投入是大旅游的不二法门。”“高强度投入”被作为绍兴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源。数据显示,2009年至2011年,我市将安排重大旅游建设项目27只,总投资171亿元,未来三年有望成为我市旅游“大投入”阶段,特别是大型旅游综合项目有望取得突破性进展。
事实上,未来几年绍兴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营销机遇。上海世博会、第六届世界合唱节、建城2500周年庆典等系列活动,为绍兴高品位策划旅游营销创造了契机。“不能再停留在电视上打打广告、挂挂标语牌的低水平营销,必须要将旅游营销作为一个大项目、大工程来规划、论证、实施。”张金如要求。
绍兴旅游如何才能上去?体制机制要创新
会前,市委、市政府出台了《关于调整旅游经营管理体制的意见》,决定撤销市旅游局,成立旅游委员会,承担全市旅游发展管理、规划等职能。
此次改革更实质性的一步是,市文旅集团与震元集团合并,组建市旅游集团公司,主要负责市区旅游产品开发、经营、管理,并策划重要旅游产品。同时,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投融资平台和投资主体,承担招商引资和吸纳、引进社会资本,实施旅游项目投资开发和管理等职能。
系列整合还包括:现城建部门负责管理的越王城(不含府山公园),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管辖的历史街区及所属房产、绍兴饭店及现水利部门负责管理的环城河及岸上绿地、建筑物和存量土地等划转旅游集团经营管理。会稽山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将与市旅委合署,在原有的基础上建立游客集散中心、旅游形象推广中心、从业人员培训中心等。
体制机制的变革,要解决的是发展动力问题。因为绍兴旅游存在的一系列“短腿”,都与管理体制不顺畅密切相关。在注重发挥政府“有形之手”作用的同时,更需利用市场“无形之手”的优势。
引人注目的是,《意见》还要求黄酒集团等大型国企在做大做强黄酒主业的同时,积极涉足旅游产业,加大对绍兴旅游产业的投资。这表明政府希望借助机制之手,形成政府、民资、外资、国资四管齐下的投入格局。
昨天的会议还明确提出,要鼓励旅游企业通过联合、兼并、重组、收购等方式,推进规模化发展,争取到2012年,全市培育5家资产10亿元以上的大型旅游集团,并力争有旅游企业上市。
记者获悉,有关部门长时期调研、酝酿的《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》也即将出台,旅游基础设施建设、旅游宣传促销、旅游人才培养等将受扶持,力度将超过以往。
“不管是项目建设,还是机制创新,均是近年来力度最大的一次。”有关专家评价,未来三至五年,绍兴旅游有望借助项目投入和机制创新推手,真正跃上一个新平台。 |